本科评估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评估 >> 正文
陈子荫先生系列报道(二)——致敬恩师高尚品德 仰望先生学术思想
发布时间:2021-04-26    作者:     点击:[]

陈子荫先生家国情怀,品德高尚、坚韧不屈、治学严谨、刻苦钻研、远见卓识、勇于创新、艰苦朴素、勤奋耕耘,为岩石力学学科发展和高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科学财富。下面仅从四方面致敬恩师高尚品德,仰望先生学术思想。

一、历经磨难,矢志不移

陈子荫老师1932年出生于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父母回到内地,江山破碎、颠沛流离,生活艰难。1950年,他考入中国矿业学院采矿系。1953年,他作为班内优秀学生之一,被推荐为研究生继续跟来华苏联专家深造。但他并不满足于苏联专家所讲授的内容,把眼光扩展到英、美。他如饥似渴地在英文、俄文的众多文献中汲取新的知识,了解岩石力学学科发展的现状,寻找学科发展的方向。当时《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在国外已很普及的课程,在国内才刚刚建立。校内没有人讲授,他就到校外去听,从而获取了比别人更多的知识。

先生1956年研究生毕业,完成了《用薄壳理论分析立井井壁内力》硕士学位论文,而薄壳理论才刚刚传入我国。毕业后分配到东北工学院岩石力学教研室工作,一年左右,组织出版了一本岩石力学译文集,第一次提出了“锚杆”,如今已是专业通用名词;还发表了多篇论文,是国内应用弹性塑性力学分析巷道围岩压力第一人,提出了岩石力学学科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奠定了自己学术生涯的基础,立志要改变我国岩石力学理论落后现状,冲击国际领先的奋斗目标。

正当他踌躇满志的时候,历史却发展到了一个不寻常的年代——1957年,反右运动,大鸣大放。陈老师热爱祖国,关心政治,思维敏锐,积极发言。1958年,他被戴上了右派帽子,强制劳动改造,到钢厂当加热工,到农村修水库、种地,干超常人的强体力活,历经坎坷,整整埋没了20年!

1963年有个转折,他被安排到铧子水泥厂技术室担任土建设计。尽管不是他的岩石力学志向领域,但总算有了一个施展力学才能的机会。在这里,他努力工作了16年,设计了大量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单层和多层厂房、筒仓、水塔、水池、医院、住宅楼、办公楼、子弟中学、公路桥和铁路专用线。充分发挥他的力学才能,设计时敢于挑战苏联规范,大胆创新技术,突破常规,例如采用薄壳理论设计在筒仓,这在当时国内从未有过。他的设计,与专业设计单位比,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提高。由于不断创新而多次受奖,得到周围人们的高度评价和信赖。

1979年,陈老师的“右派”问题得以平反。从此他在政治上得到了新生,在学术上开始施展才能。他迫不及待地想要重返他挚爱的岩石力学事业岗位,实现岩石力学理论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奋斗目标。他本来就是有名的学霸、才子,他的心意被他的同学好友知道后,立即在东北工学院、山东矿业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矿业学院等单位展开了“抢人”大战,同时,铧子水泥厂也再三极力挽留。经过一番努力,最后来到了山东矿业学院,直到1996年退休,在山东矿业学院工作17年,他的学术思想和成就震惊了国内岩石力学界,影响极其深远。虽历经坎坷,长期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从不抱怨,从没放弃科学报国的初心,总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分析政局、展望未来,激励自己,教育学子,立德树人。

二、开拓创新,推动学科发展

1979年底,陈老师来山东矿业学院岩石力学教研室工作,那时只有本科生、还没有研究生,但他很快提出矿井建设专业的学生培养不能局限于矿山工程,应该拓展专业技能,顺应未来发展。陈老师力排众议,强化基础理论,拓展专业技能,调整矿井建设专业的教学计划,为解决课时不够的矛盾,将十多门拓展课程列为选修课和必选课。这个教学计划引领了后来的全国矿井建设专业改造,为我校后来率先增设城市地下空间专业奠定坚实基础。

陈老师是全国煤炭和山东省高校工科专业将《弹性力学》《有限元分析》设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的创始人和第一讲授者。他的讲课特点,理论公式必须推导,讲清楚来龙去脉;讲稿每年必须更新,讲授最新的科研成果,紧跟学科发展前沿;讲课时间必须保障,偶然耽误必定推迟下课。对学生的辅导也具特色,任何时间(包括节假日)都可以找他,问题不讲透就不让你走。陈老师学识渊博、思维缜密,目光远大,学风严谨,分析深刻,诲人不倦,而且和蔼可亲。先生的引领和开拓式的辅导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有讨论不完的话题,激发了求知的欲望,渐渐地被引领到更深的理论层面。在陈老师的影响和教育下一批批学子包括许多跟班听课的中青年教师走上了成才之路。1982年后几年间,多数学校、班级考研率不到百分之十,而我校矿建专业考研率可达百分之三十;有一年统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金奖得主中有近三分之一是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多数都曾受过陈老师的教育和学术思想的影响。

三、强化数力基础,造就高端人才

陈老师认为,岩石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介质,从事岩石力学研究的人必须具有深厚的数学和力学基础,人才培养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为了培养高质量人才,陈老师精心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系统地列出了各门数学、力学课程的授课要求。他所讲授的“张量分析”,“岩石各向异性力学”,“岩石大变形力学”,“岩石流变力学”等十多门理论性课程,多数没有教材,讲授内容大部分来自国内外文献,他不分白昼,不休节假日,全部精力投入文献研读与编撰中,甚至动员家人整理资料,课程内容丰富且深厚、追踪学科发展,深刻启迪,催人奋进,陈老师讲课特点就是知识点多、逻辑性强、环环相扣,一次课90分钟都在不停地记,课后还有讨论不完的问题,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向先生请教都有说不完的话,真正体验到诲人不倦。这样的授课老师、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学习环境,不仅在国内岩石力学界,而且在国际岩石力学研究生培养上也是前所未闻的。

1994年4月陈老师将“平面弹性复变方法”“各向异性岩石力学基础”“岩石流变力学基础及应用”等三门课的讲稿著撰为《围岩力学分析中的解析方法》并出版,岩石力学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孙均教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潘家铮教授等三名院士评阅后均给予高度评价,经三位院士推荐评选,该书被评为中国图书奖国家级一等奖。本书的特点是概念清楚、逻辑严密、推演细致、新老知识融会贯通、步步深入、通俗易懂,硬是把深奥难啃的力学理论写成了“白话文”,引起了学术界震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研究院、所将该著作指定为博士研究生必读书。

那个年代研究生招收名额很少,往往1-3个研究生、十几个跟班听课,跟班生中有本系重点培养青年教师,也有慕名而来的外系青年教师,他们后来都陆续成了业界的高端人才,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外院士1人,还有多名院士竞选人。

四、 放眼世界,引领学科发展

陈老师早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就清晰认识到从事岩石力学研究应该有坚实的力学基础,二十年后,当先生重新回到这个领域的时候,又深刻地感到“岩石力学缺乏系统理论,岩石力学理论远远落后于实践的要求”,他立志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了这个目标,陈老师博览群书,深刻钻研,没有假日,牺牲业余时间,全部时间投入学术研究,寻找岩石力学理论研究的创新,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发表了多篇很有见地的论文,引起国内学界的高度关注。他提出的岩体破裂后的力学特征研究重要性的论点,响应强烈,其研究工作很快在全国开展,填补了固体力学的空白;他提出的岩石力学反问题理论,两年后便成为国内岩石力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并被广泛应用;他提出的岩体的流变性、各向异性、大变形是反映岩石力学特性的关键科学理论,为众多学子指明了研究方向;他提出的岩体工程测试数据处理与预报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立即引起同行关注,至今是岩土工程地质测试海量数据处理与预报的有效方法。陈老师学习勤奋、善于钻研、知识宽广而深厚,先生以前瞻性、战略性和创新性的思维逻辑,引领着学科发展。

陈老师认为,科学研究不能单打独斗,要有一支有理想有抱负、肯吃苦能实干、志同道合的坚强集体(团队)。但是:“不能把干与不干的人放在一起,有兴趣、有志气、有才华的人进来,没兴趣、没志气、没才华的人出去!”这是40年前陈老师的用人观,今天仍然有用。他在各种场合大声呼吁建立人才流动、平等竞争机制。

为了建设团队,陈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坚实的基础和开阔的眼界,结合当时情况,时任教研室主任的冯豫老师(坚强的支持者和无私的奉献者)要求教研室青年教师跟班同研究生一块学习并必须考试。听课后的青年教师逐步接过陈老师讲过的课进行讲授,陈老师再开拓新课,经过几年努力,陈老师带领教研室4-5个青年人,为矿井建设、岩土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了19门相关课程,其中绝大多数是高难度的数学、力学课或是当代发展的前沿理论。多数课程是陈老师讲第一次再传给青年教师讲,原讲稿和参考文献等送给青年教师参考使用并随时可以向先生请教,那些年在陈老师家请教讨论问题到深夜是常有的事。这样的老师、这样学术环境真是难得,几位青年很快脱颖而出,进入学科发展前沿,引起学界关注。

陈老师顾全大局,放眼世界,从来不把自己的学生和青年学子强留在身边,总是鼓励青年人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闯、去拼,在陈老师的影响下,他们冲出校门奔向国内外更具挑战性的舞台,其中许多人已成为科研、教学、经济建设领域的高端人才,为岩石力学科学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李术才,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渭明,我校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路579号15号楼   

电话:0532-86057657      邮编:266590.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3044am永利(中国)集团官方网站-欢迎光临